网站最近更新

© 乙回庐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仿真与力学,又不只是仿真与力学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仿真的文章,也得到了乙子的和文

其实我们说的是仿真和力学,但是问题绝不单是仿真和力学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计算机世代下的人脑。

不懂理论,并不影响处理大规模的结构力学问题。也可以想象,以后的数学研究者,他很可能不需要会手算微积分,但是他能完成更多前辈难以达成的算例。因为我们有了计算机。计算机的存在削弱了人脑的能力(用我朋友的话,叫做让我们成为“无根的人”),但增强了人的整体实力。换句话,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我们身上,人性的部分在减弱,但机器性的部分在上升。所以最终发展,还是人的灭亡?但灭亡有两条路,第一是真的灭亡,第二是突破生物的范畴,成为特殊的存在。

超人工智能下的人的结局问题,早在几十年前在AI领域就有了诸多讨论了(并不需要这几天网络和纸媒里突然冒出来的计算机专家们和围棋专家们),乐观派和悲观派各执己见。能从仿真引到这里,可见问题其实已经紧迫。无论如何,我们身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目前还是混沌,但未来可能全新。

第二个问题是计算机世代下,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科学问题,或者什么才是真正属于“科学”的问题。

仿真的出现或者说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之后,固体力学的研究方向发生了极大的转折(体系建设终于被计算机逼到末路了),“科学派”的主流任务变成了解释现象。目前,一个典型的问题研究过程看上去可丰富:建模型、推公式、做实验、做仿真、搞拟合。最后得到一个完美拟合实验结果的理论曲线,顺便还有仿真可做验证。然而这个事情的内部逻辑其实说不清道不明。公式里有一堆参数待确定,仿真里也需要大量输入,实际情况和模型的偏差又究竟哪些主要哪些次要?总之是你方的输出作为我方的输入,我方的输出又修正你方的输入。自由度实在太多,已经不是两头造桥,而是八方会师。最后顺利合拢,就是胜利!

这样的研究并不是没有依据,结果也不是毫无意义,但严格来讲,这样的研究只是一场逻辑游戏,游戏的原则是“追求自洽”,对玩家的要求是“说服自我”。对于游戏的结局,我们能自称“有趣”,但是“正确”、“唯一”、“最佳”、“真理”之类的,大家是闭口不言的。老实讲,自由度那么高,不主动造假已经是职业操守了。

其他学科我并不特别了解,不过那些传统意义上属于“科学”的学科,大致境况都差不太多。

对于这第二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其实我很久以前就想,或许这个世代早就不是属于科学的世代了,而应该是把半个世纪甚至更早以前的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的世代。过去的半个世纪前的那一两个世纪,科学的爆发真是叹为观止,我一直怀疑那是否是人类脑力的最巅峰和最后辉煌。前人留下的东西太多,我们都还没有来得及去消化。所以这个当口,可能并不是适合创造新科学的当口。

那么按照时间来看,这个科学创造之路的转折和脑力之花的凋落,和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正好合拍。又回到之前的问题了呢。可能我们归根结底,面对的就一个大问题。

此文文长1170字,君不评论一二?
亲,给点评论吧!

展开本分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