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行记
2016年03月08日 旅行 游记 崇明 摄影 民俗 婚礼 自然 风景 公园 保护区 度假村 东滩 瀛东 东湖 植物 动物 行 添加评论烟雨朦胧 水墨江南
上周末,因朋友婚礼造访了祖国的第三大岛——崇明岛。除了参加婚礼和见识当地民俗,也抽空简单游历了宝岛风光。在崇明的两天恰值惊蛰,万物苏醒,乍暖还寒。周六是今冬上海大起大落的气温曲线上的又一个高峰,而周日则急跌八度。温度落差加上临江面海而来的充沛水气,这两日的崇明岛,云绕雾缭,真如腾海而起的仙洲。为了尽可能如实传达这烟雨如画的风景,本文所有图片均未经过任何修图处理,拍摄装备为华为荣耀7(大家就不要挑剔用手机拍照之人的技术啦)。前方多图预警!
首先简单介绍崇明岛。说起祖国第一和第二大岛,大家都知道是以岛为省的台湾和海南;然而说起第三大岛,江浙地区以外的小伙伴多有点茫然。比起逾三万平方公里的台湾岛和海南岛,崇明岛1267平方公里的面积自然不算大;不过,从岛的西北端到东南端,长度也超过了86公里(粗略丈量自地图),当我在岛上使用手机查找附近景点时,看到一个个“相距六十公里”、“相距五十公里”时,也是默默流泪的。参加婚礼的间隙时间只是区区三个小时,也就只能在驻地附近逛逛了,故而所造访的景点都集中在岛的东南部。
当地婚礼
此次行程的核心任务是参加婚礼。虽然我自始至终都没搞明白当地婚庆的流程和特点,也把拍摄的一些照片发布于此,与大家共赏共评,或许各位能从中发现与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相通之处。
婚礼的正日是周六。按崇明的婚礼习俗,男女双方分开宴请宾客(午餐和晚餐),互不相干,只是中午那餐对女方而言是正餐,新郎新娘都在女方;而晚餐反之。此次婚礼的两位主角都是崇明人,双方也都选择在自家开席。作为男方的客人,我到达男方家中的时间是上午十点半。午餐前,顺便参观了男方的小洋楼。
男方家的二层小楼是竣工了近十年的老房子,外立面贴有瓷砖,故虽然式样不新,倒也干净整洁。因为婚礼,整幢小楼都沉浸在一片红色中。
每扇门都贴上了对联:
门把手上系上了红丝带:
新房的墙壁洋溢着“爱”:
楼梯的每层台阶都贴了喜字:
整幢楼可以挂东西的地方都挂满了气球,二楼阳台的栏杆外还拉有红色横幅。从阳台望家门前的空地,婚车已经停放到位啦:
婚车上的花饰:
农村婚礼讲究良辰吉时。鸣炮数声后,婚车载着新郎前往女家。此时一看手表:正好11时18分。新郎走了,客人也就入座了。小楼一层的三个开间都是酒席的举办地,每间放了五张八人小方桌。房间的天花板挂着拉花和红灯笼,放茶水的小桌子也披红戴金,门口的新年装饰对于婚礼也颇应景:
我没有边吃边拍的习惯,所以午宴的饮食细节就不赘述了。简而言之就是量小碟多,菜盘子叠了一层又一层,大部分都没能吃完,大大滴浪费。
午餐后,跟着大家前往女方家里看热闹。两家相距大概五六公里,但不属于同村。女方的房子是这两年新起的,有些西式小别墅的模样:
楼梯为木质大转角式样,铺着红地毯,十足豪门范儿:
两家的婚庆装饰大致相同:气球、灯笼、横幅、丝带……
傍晚五点左右,男方接了新娘子到家,一时爆竹声延绵不绝:
之后的流程就是我从没见过的了。新娘入了新房后,家人端来一碗热糯米圆子,每个观礼的来宾都要吃一个:
于此同时新郎在一楼厨房洗脚,洗完脚后船上了大棉鞋和蓝布棉围兜,嗯,围兜就围在西装的外面:
新娘的伴娘们需要每人吃四个煮鸡蛋!好胃口还是做伴娘的必要条件呢:
待新郎和新娘分别走完流程,晚宴也就开席了。没有司仪没有拜堂也没有节目,新人的挨桌敬酒也不过是插曲,宾客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埋头苦吃。不过吃得再迅速也没有上菜迅速,随着盘子一层层不断堆高,可以夹到的菜也越来越少。最终结果是浪费了六成以上的食物,但也没吃饱。
关于婚礼的报告就到此为止了。原谅我语焉不详,实则我自己也在云里雾里。现在,顺便来看看崇明的新农村景象吧。
在男女方各自的村子里,已几乎没有灰头土脸的建筑了。自建的小楼虽不像商品房别墅那样现代,却各有千秋,凝聚着主人的心血和审美。
据说男方家里有三亩地,不过我能近距离观察的只有屋后的一小片自留菜地:
从二楼阳台可眺望到远处层层叠叠的大棚:
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这么多大棚,当时内心是颇感震撼的。不过在接下去的一天里,更壮阔的大棚不断来袭,这张图里的这些数量只是毛毛雨了。
女方家里的视野更开阔,窗外就是望不到边际的田野树林:
这里的每家每户还在使用井水,并且是以最原始的方法打水:没有轱辘全手动,井口也不加盖。不过,这水桶可是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提手上加了偏心配重,沉到水中后就自然倾倒,吊水很轻松。
东滩湿地公园
周六下午,抽了三小时跑了趟与男女方家相距近二十公里的东滩湿地公园,这已经岛上多处大型景点中距离最近的了。三小时里,来回车程一小时,实际游玩仅两小时,对于东滩湿地逾三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只能浅尝辄止,但好在真正的美景哪怕只是刹那也足以成就难忘的永恒。
东滩湿地,顾名思义地位于崇明岛的东头靠海位置,这里被称为“全上海仅存的优质自然资源”。当日天气极热,25.8 ℃的最高气温达成了上海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惊蛰”。中午在婚礼现场,穿着冬装的我险些中暑;但车行刚接近湿地,海风驱散暑气,太阳也收敛了笑容;周围的世界仿佛换了一副容颜,由十里艳阳变成了水汽氤氲。
在进入东滩湿地公园前,先一起默念数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心怀正确的理想,走过横跨荷塘的木栈道,就抵达了公园的游客中心暨售票处,喏,就是这幢外观挺时尚的玻璃建筑:
门票及收费项目价格表,供有意前往的朋友参考:
比较费解的是,这里的地图竟然收费,这在我近两三年里去过的各地景点中还数首次:
其实东滩虽大,路线却单纯。大门只有一个;景区的大部分面积都被芦苇荡和其他植物覆盖,供人行走的地方不多,岔路也少。任何一种在线地图都能比较准确地显示出东滩的路线,官网上也可以查看园区地图:
线路简单的弊端就是:没有捷径可走。进入湿地深处后发现体力不支可是不行的呦。有力气走进去还必须得有力气走出来。一个好方案或许是租一辆自行车。个人不推荐乘坐电动游览车,因为游览车开行在公园最外围的机动车道上,别说看候鸟,就连看芦苇都悬。
游客中心里正在新建一个湿地生物万象馆,目前室内装饰还没完工,除了一个小扬子鳄标本,其他空空荡荡:
过了检票口,正式进入湿地公园。穿过游船码头的木栈道:
直面浩渺的滩涂和芦苇:
虽然不是春夏的青纱铺地和秋日的芦花胜雪,这冬天里枯黄但茂盛的芦苇荡却绝配这个水雾蒸腾的午后天气。
再让堪称崇明地标的大风车来入个镜:
临水的芦苇显得温柔,岸头的芦苇则是一派雄风。冬风让它枯黄,却没能摧残它蓬勃生长的意志:
这几丛芦苇,在与两边的树木比高低呢:
水里只有芦苇还是单调了些,不过作为亚太候鸟迁徙线上的重要集散地和水禽越冬地,东滩湿地是绝对少不了各种珍禽的。
配上优雅的黑天鹅,芦苇荡又多了一份魅力。这里的黑天鹅都戴有黄色脚环。不过比起它们的迁移和繁殖,算是搞过生物力学的我倒是更感兴趣于它们不用吹风就自然定型的羽衣:
湿地公园里的植物当然不只有芦苇荡,形形色色的果树、农作物和观赏植物也叫人目不斜接,虽然有的已经落叶,有的还在长苗:
路边的小花:
这一丛丛的实际是亚菊。虽然收敛了花和叶,但只是在冬眠而并没有枯萎哦:
下面这棵树似乎有竖直生长的执念:
倒是这棵高大的杉木在鸟巢的压力下折了腰:
菜地外的篱笆门颇有意思:
小情侣在拍风景,而我在拍他们:
不管是各骑一辆单人脚踏车还是共骑一辆双人脚踏车,风景中骑行而过的两人永远都是焦点:
走了好些路,终于到了公园里的一站重要景点:雀鸣渡。
这里的水面更活泼,除了黑天鹅,还有许多大白鹅与小鸭子。
上图中水面上的点点黑影都是小鸭子,当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天鹅作为高贵的象征,吃得倒是很朴素,净啃草了:
天鹅的孩子叫做丑小鸭。这灰不溜秋的小东西,浑身覆盖的可是正宗“天鹅绒”:
喂,左边第二只,您这姿势是在cosplay烤鸭吗?天鹅的矜持呢?
不太明白这一个脚蹼抬出水面的游泳姿势是啥目的:
天鹅黑,白鹅白:
一队白鹅与一队鸭子的队列表演:
湿地公园很是开阔,不管在哪块水域,都能看见大风车:
看完水禽,也看看路边的其他植物:
竹林:
水葱:
桃花:
仿佛自我复制般生长的不知名草叶:
市区的柳枝都已全绿,此处的柳条刚抽新芽:
有些树掉叶子不意味苍老,只是好似壮汉脱掉衣服专为露出肌肉线条:
当然衣服好看的话,树也更有气质:
其实树林里鸟鸣不断,只是小鸟们似乎都很害羞,不轻易示人,只能拍些东滩典型候鸟的告知牌过过瘾:
这里还有一片火烧过的芦苇,不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下一站景点是“芳草地”。与美丽温柔的名字相应的,这里的人气也旺盛了不少,许多游人在此娱乐小憩。
认真看路牌的行人:
欢笑着骑行而过的中国人和外国人:
结队打牌的游客:
独享一片青天绿草的小哥:
似乎鸟儿也觉得此处特别适合栖息,在一棵树上筑了两个巢:
过了芳草地,受时间制约就无法再继续深入了。回程的一路风光大致无异,只是由于日渐西沉,给景物又蒙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近处浮萍散落,远处乔木成行。不似冬之萧索,倒有秋之丰韵。
芦苇似乎也能翻出金黄的浪花:
小鸭子也该归巢了:
黑天鹅摆出曲颈直立的标准侧面造型:
夕阳照归人:
纪念离开东滩前的最后一个池塘:
落叶乔木掩映下的游客大厅:
瀛东村与东湖
经过了周六的“最热惊蛰”,周日的气温骤降八度以上,但比寒意更有存在感的,是弥漫整个海岛的大雾。
大雾也挡不住的是我看风景的热情,上午又得两小时空闲,琢磨着再出去走走。只是合理的路程范围内除了这个村就是那个队,一个个看着都差不多。相对的,也就只有瀛东村有点特色了。
瀛东村紧邻东湖,是崇明岛上第一个迎来日出的村庄,经过数年建设,而今已成为一个颇有点小名气的度假村。再利用东湖的自然资源搞点“渔家乐”观光项目,“瀛东生态村东湖游览景区”也算是崇明有特色的一处景点了。不过到底还是地处偏僻,村子附近的基础建设没搞好,旅游开发也偏薄弱。去往东湖景区的路很是难走,可以开出越野车的感觉。指示牌一路全无,地图导航也不算好使,第一次被带到了村子另一头的一个紧闭的铁门前:
铁门内有一个女孩和一条狗。狗在溜达吠叫,小女孩只是静静地荡着秋千。这样的童年,是不是也挺美好?
终于找对了路:
瀛东村的标志之一,崇明精神石雕:
瀛东东湖游览区的景点都在东湖的湖心岛上,上岛必须坐船。只是不知是客流稀薄还是天气恶劣,售票窗口紧闭、游船也不开行,一个景区工作人员都没碰到。
虽然不能上岛,但这日的东湖真是烟波浩渺、水墨天成:
在这诗意的景色面前,自然就忘却了行程的不顺利和旅游服务的不到位。
瀛东的理念是“自然生态环保”,度假村的路灯都是风能加太阳能:
话说从这路灯造型也能看出来,目前光伏发电的效率有多低。
村子里还有电动车充电桩:
这两日里见到的橘子树大多拖着焦枯的叶子,唯独在瀛东村见到的这棵,还很是繁茂:
梅花已开,腊梅未谢:
其他鸟盖个平方,此地的鸟盖楼房:
鸟巢里飞出的似乎是喜鹊。
其他
此次崇明行投宿于岛东南部的一家农庄。说是农庄,其实也是商业运营的旅店,只是自带了一块农业用地,种种果树养养鸡,也供人钓鱼。周日早晨,在浓雾中简单转了转这片农场。
垂钓台:
凉亭:
鸡场:
果园:
枝头结满露珠:
农庄四周景点稀缺,商业设施也一个没有。但在四处闲逛的过程中,还是见到了些有意思的景色:
一条非常非常僻静的小路上,似乎正在准备进行什么接力比赛:
一望无际的农田:
一直只知道“水天一色”,第一次看到与天无缝相接的大棚:
远处就是长江口:
长江口东南的这一片都属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最后,大家也别以为崇明只是个风景秀丽的天然之地,其实宝岛上也有很多现代化的地方。崇明这些年的发展速度虽然不快,但是高档的度假村、酒店和别墅区还是有不少的啦:
周日午餐后,离开崇明返回上海市区。浮在一片白茫茫之上的长江大桥,再一次加深了崇明这个东海瀛洲在我心中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