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最近更新

© 乙回庐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应该淡化金牌吗

最近奥运会的各项赛事如火如荼。今年的奥运会,中国的舆论风向有点改变。先是甫一开赛,多家大型报社撰文要淡化金牌期待;尤其是开赛首日金牌无收,舆论更是宽容。

也有有心人通过翻阅奥运开幕当日的多家报刊指出:和前几届奥运相比,纸媒明显弱化了对赛事本身的关注。

接着,经由媒体报道,全民热捧游泳小将傅园慧,“洪荒之力”和傅氏表情包火遍全国。这个小姑娘,大概是有史以来收获最多关注和最高人气的铜牌运动员了;其实,她拿不拿到铜牌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而在对参赛人物的新闻报道上,今年似乎更着重于描写运动员的不容易;对于失利的选手,更是给予了“暖心”的支持和理解:

徐嘉余在100米仰泳决赛中获得银牌,赛后记者采访时他落泪了。他表示,我们中国游泳运动员取得成绩却要面对那么多非议,真的太不容易!

新京报 新浪微博 8月9日

傅园慧示人的形象总是大大咧咧、开心快乐的。“我心疼她,不仅是成绩的失利。更心疼她,眼泪只能留给自己。”

新京报 新浪微博 8月9日

在今日里约奥运400米自由泳中,孙杨获得银牌。从泳池中上来之后抱着友人痛哭。没事哈~我们支持你!你永远是最棒的!!!

新京报 新浪微博 8月7日

舆论风向如此吹,广大民众倒也从善如流。翻一下社交媒体,几乎也都是对失利的理解和对唯奖牌的鄙夷。《新京报》刊发于新浪微博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

一部分中国人已经率先告别金牌情结

金牌不过是奥运的附丽,享受比赛比赢得金牌更重要。“金牌不在榜上,而在每一个人的身体里”应该成为共识。
杜丽、易思玲失金,“恭喜杜丽获得银牌”、“拿银牌照、铜牌同样值得尊敬”这样的跟帖俯拾皆是;孙杨输掉400米自由泳决赛,网上的声音也多是鼓励、安慰,倒是他自己赛后放声痛哭,让人觉得他心中的那根弦还是绷得太紧了。
显而易见,一部分中国人已经率先告别金牌情结。“金牌至上”于他们而言已经成为过去时,他们对一场比赛的期待,正在由中国运动员能否夺得金牌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转变为这场比赛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愉悦。本质上,这是一种集体主义向个人本位的进阶。
当国人的民族信心无法通过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显现出来,他们就只能通过另一种相对容易的方式来补偿这种心理落差。当有且仅有这一种方式来展现国力、展示民族信心时,举国关注一枚金牌,不过是寻常。本质上,将金牌看得太重,还是自己太自卑了。
由伦敦到里约,国人终于能用平常心看奥运,原因在于,国力的增强,国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中产不断壮大终而形成比较成熟的国民心态:金牌不过是奥运的附丽,比赛的趣味性、观赏性才是最重要的。

——《新京报》8月7日

听着好有道理呀,要金牌真是太Low了呀!但是,我们真的没有被带进沟里吗?

中国的体育项目,绝大部分依然是举国体制。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都是国家拿着税收培养的,投入之大,举世鲜见。(2016年体育总局的三公经费预算合计2.94亿。里约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相关投入,在体育总局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增加了1.8亿。)这份巨大的开销,是为了“比赛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对于普通百姓,不管您愿不愿意,这些运动员都花去了您的血汗钱。那么,难道您不该为您的投资要一份产出?

另一方面,奥运的精神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但奥运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对所有参赛者的尊重和对失利的理解都是必要的,但是奥运比赛本来就不是为了“享受和愉悦”。

当然,投资人宽容一点就宽容一点了(不宽容也没法儿),只是今天更是出了桩被投资方无知无耻的奇事,以致于我实在忍不住写了这篇文章抒发不满:被认为是泳坛希望的世界冠军宁泽涛连决赛都没有进,据媒体快讯,这位广受宠爱的“小鲜肉”是这样表态的:

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宁泽涛没能晋级决赛。这只是宁泽涛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宁泽涛表示一路走来,站在里约奥运赛场上,已非常开心

财经网 新浪微博 8月10日

非常开心……非常开心……非常开心……纳税人的钱,是让你站上奥运舞台“开心”一下的?取得不入流的成绩后,不再需要你痛哭流涕地道歉谢罪,也没有人责怪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虽然以中国现状,这其实是事实),大家仍然在赞扬你、祝福你,但是你说你“非常开心”,这是多么寡廉鲜耻的发言啊。可是,偏偏还很受欢迎。

其实,我是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的运动员确实可以在失利后仍然说“我很开心”,但这需要自上而下的变革。对金牌的淡化应在国家投资的层面上开始。如果运动员的训练和参赛不再依靠财政拨款,那一刻,谈论“不唯金牌”、“享受比赛”、“轻松奥运”才有意义。

目前的情况下,再夸张的奥运表情包也只是沉重的娱乐。我们甚至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今年舆论如此致力于淡化金牌关注?

此文文长1923字,君不评论一二?
亲,给点评论吧!

展开本分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