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公交站牌想到的二三事
2016年05月07日 新加坡 数据 社会 公共交通 春城晚报 社会 读 添加评论
公共设施做到人性化设计有多难?其实一点都不难,很多时候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比如新版公交站牌,取消了站点下方去程、回程的标识,每个站台的站牌都是量身定做,市民只需要从左往右,顺着箭头指示查找站点,就不会再坐错车。删繁就简、优化一下设计,难题迎刃而解。反之,有些公共设施之所以不够人性化,主要原因就在于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究其根源,一是缺乏换位思考,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凌驾于别人的想法之上,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实际情况。二是决策不够专业和民主。公交站牌不是小事,全市那么多站牌,究竟怎么设计更合理,理当有一个系统规划。
知错就改当然值得赞许,但是也要看到,只要犯错就会付出代价。此次对市内4000多个公交站台的站牌进行统一更换,昆明公交将投入150万元。这显然不是一笔小数目,虽然该花,但必须要有痛感,最起码不能再犯同样的错。
以上内容摘自:春城晚报 2016年5月6日 题为《公共设施不必考验民众智商》的文章
对于记者的评论我个人觉得并不贴切,老的公交站牌固然不好,但是并不意味着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现在站台的方案。我们大多数人都容易犯个错误即认为其他人设计的或者完成的工作就是简单的和容易的,自己完成的工作就是困难的和关键的。就这个公交站牌而言,虽然我没做过站牌的设计,但是我认为老的站牌设计人员必然已经想到了现在这个所谓新站牌的设计方案了,但是制作每个站各不相同的站牌的成本和统一制作每条公交一个的站牌明显不是一个成本的工作。何况在当年的加工条件下,自定义个性化的加工成本可能完全不是当时的项目可以容许的开支。就像现在为什么换的新站牌还不是电子信息同步的,为什么还没有到站时间的预计等等功能。这些方案我相信作为一个专业的站牌设计人员是不大可能没有考虑到的,但是按照现在的制作成本可能逐站个性化的一个“死”站牌已经是一个最优化的设计方案了。对于记者的这种评价我当然不会说是文科生吧,但是作为记者在评价一个问题以前最好做过一些调研再下结论。
关于国内公交信息的问题,个人还是比较将倾向于公交信息的公开,让第三方去整合和提供相关服务。国内大部分机构不喜欢将数据公开,或者公开成为比较容易获取和使用的方式。我认为新加坡的SBS公交公司就做得很好,目前新加坡的所有车站静态信息(名称、位置、过往车辆信息)和动态信息(公交到站时间,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公交站服务情况)都是公开透明的。这样的一个好处是各种第三方都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的公交信息查询。虽然官方出了APP来查看公交信息,但是一个APP怎么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现在各种平台,各种格式的公交信息查询服务在新加坡可谓触手可得。这给大家选择公交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至于信息公开的途径,我不能不说相当便利。像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的搞定 API的定制、 简陋的查询网站的编写和Telegram的公交查询机器人@SingaporeBus的编写,可以说你几乎可以以任何你需要的方式获取你想要的公交信息。有一点GIS的知识,给出实时的公交公交运行图也是不是佷困难的事情。(PS:新加坡的出租车信息也是实时更新的)
相比之下,SMRT采用的就是封闭得多的信息体制(相比国内仍然好很多),不知道这是出于什么目的(我个人的感觉很有可能是系统没有得到及时升级,下面会分析原因)。SMRT的到站时间在SMRT的网站是可以查询得到的,你需要首先输入验证码,然后可以看到查询结果,查询结果的展示也是上个世纪的样子。从这种反馈来看,我猜测SMRT的到站服务可能提供的比较早,为了防止服务器崩溃而使用了验证码方式,而信息展示的方法更显示了这套系统不是近年来设计的。所以,希望SMRT的到站系统能够尽快更新,方便大家出行。现在没有任何官方和第三方接口提供了其他的地铁到站查询服务,导致公交车坐车可以佷有计划,地铁基本只能到地铁站查看(即便是这点,乙寅也觉得比国内的共享方式好很好),不能不说这点上SMRT可能需要像SBS公司学习一下。
关于SBS的公交信息我还想替SBS公司说两句好话,SBS提供公交信息现在已经可以达到半分钟甚至更精确的公交到站预测,这不能不说与SBS公司技术工程师的极大努力密不可分,这点上应该给这些工程师点赞。SBS早期提供的API普遍反映是到站时间经常出现问题,随着API的不断升级这些问题就越来越少,现在我也发现过一两次的公交车消失的情况,不过同时提供数百条公交车线路,千余量公交的在数千个站点的到站预测能达到这个精度应该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了。对于SBS在这方面技术的努力,不得不表示深深的敬意;对SBS在开放数据和接口设计上的努力,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为用户着想的公司。(PS:不知道SBS维护这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库和数据访问接口一天需要花多少资金。)
同样的新加坡这个“不需要天气预报”的国家,国家环境署(NEA)对于气象信息的公开和查询也可谓尽职尽责。纳税人交钱就让纳税人获得更好的天气信息,看起来是NEA的某种信条吧。现在NEA提供的信息基本上是出行前必须参考的信息之一,两小时现时预报(以前的三小时预报)提供了短期内精细区域的天气情况预测,精度还是相当可以的(可能因为三小时的精度还是很满意所以缩减成了两小时)。大雨预警也是佷实用的信息。其他公开的信息还有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看NEA的网站或者API。
希望国内用纳税人的钱安装的传感器的数据能够早日让纳税人可以方便地获取。(乙寅做一个天气信息的统计竟然需要每天手动自己记录天气信息,不过这比需要自己买温湿度计也是要“好”一些啦!)